据悉,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邹建新教授团队使用了钼复合材料来改善了氢化镁(MgH2)储氢性能,即双金属基氧化物NiMoO4和CoMoO4来显著降低氢化镁的放氢温度并加快其吸放氢动力学。 随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亟需寻找清洁、高效、廉价的二次能源来取代当前的化石燃料。氢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能源载体之一,其具有能量密度高(142MJ/kg)、自然界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整个“氢经济”循环中,缺少高容量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目前限制氢能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MgH2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固态储氢材料之一,其储氢密度高(7.6 wt.%)、资源丰富、可逆性优良。然而过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纳米结构过渡金属基催化剂被认为可以大幅降低MgH2的放氢温度并显著提高吸放氢动力学。 其中,Ni、Co基和高电负性高价态(如V2O3、TiO2、Nb2O5、MoO3等)催化剂均对MgH2储放氢行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两种过渡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改善MgH2储氢性能的研究则较少。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者揭示出了双金属基氧化物NiMoO4和CoMoO4纳米棒对氢化镁吸放氢性能的影响机制。以Ni/Co(NO3)2⋅6H2O作为Ni/Co前驱体金属盐,Na2MoO4⋅2H2O作为Mo前躯体盐,采用水热合成以及随后高温退火得到NiMoO4和CoMoO4纳米棒并以10 wt.%比例掺入MgH2得到储氢复合物。 研究表明:(1)NiMoO4和CoMoO4可以不同程度上促进MgH2的放氢行为,其中NiMoO4优于CoMoO4。(2)以MgH2+NiMoO4体系为研究主体,在后续吸放氢过程中Ni演化为Mg2Ni/Mg2NiH4而Mo6+在第一次放氢过程中转化为零价钼并在后续吸放氢过程中稳定存在。(3)零价钼的双重作用,一是弱化Mg-H键促进MgH2放氢;二是促进“Mg2Ni/Mg2NiH4”相互转化的“氢泵”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