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的说法饱受诟病,主要是因为被许多保健品和素食者作为理论依据推广自己的概念,但是酸碱平衡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稳态指标,任何小波动都确实会产生严重后果,病理生理学中也专门有多种酸碱失衡的酸碱中毒紊乱。(能进入病理生理学的概念都是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身体特征,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缺氧、水肿、发热、各种器官衰竭,都非常非常重要。)
最新这个研究很有意义,发表在免疫学领域的老牌杂志上,研究设计比较严密,数据应该可靠性比较大。而且研究也进行了人体观察,发现了类似的抗炎症效应。涉及的几个概念,一是M1和M2,这里的M是巨噬细胞,1和2是分型,巨噬细胞分为二型,M1是促进炎症发生,M2是抑制炎症的发生,两个细胞能相互转化。为了实现抗炎症目的,科学界一直希望找可以促进M1向M2转化的药物和工具,现在的研究发现,喝一杯苏打水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苏打水抗炎症或促进巨噬细胞转化效应是如何产生的?研究对一种间皮细胞进行研究,这种细胞具有迷走神经样的作用,可以分泌乙酰胆碱,这种物质具有促进巨噬细胞转化抗炎症的作用,饮用苏打水能激活脾脏肾脏的这种细胞发挥这样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是其它抗炎症机制如调节细胞,目前并不能完全确定这是唯一机制。
有人说饮用苏打水到胃内会被胃酸中和,怎么可能会有作用,其实胃酸中和苏打水,也可以说胃酸被苏打水中和,这样胃酸酸度会下降,必然会引起胃酸分泌,胃酸分泌后必然导致胃黏膜细胞被碱化,为克服过度碱化,需要血液来中和,这样离开胃黏膜的静脉血会有碱性趋势,这种碱性趋势就是一种信号,产生生物学效应是非常非常有可能的。饮用苏打水能引起尿液的碱化是临床治疗尿酸血症的治疗方法,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苏打水能导致尿液的碱化就明白了。
另外值得研究的内容有:饮用苏打水对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神经退化等效果如何?这都值得研究。苏打水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液,饮用苏打水和注射苏打水是否有不同的效应?
以下内容来自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小苏打水,或是廉价有效的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的“良药”
科学家告诉你:每天喝点儿小苏打水有助于减轻自体免疫疾病的破坏性炎症,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他们首次找到证据表明这种廉价的随处可买到的解酸剂能够促进我们的脾脏产生抗炎环境,从而具有对炎症疾病的治疗作用。这项研究近日已发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由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奥古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
研究人员发现,在大鼠或健康人饮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水溶液后,会引起胃产生更多的胃酸来消化下一顿食物,还会促使脾脏的间皮细胞告诉这个拳头大小的器官,不需要产生防御性的免疫反应。
论文作者奥古斯塔大学MCaG生理学系肾脏生理学家Paul O'Connor博士说:“这种消息就好比在说‘这是一个面包,而不是细菌感染’。”
Paul O'Connor博士
间皮细胞排列于体腔中,就像我们的消化道腔体一样,它们也覆盖在器官的外表面,以防止器官间的互相摩擦。大约在十年前,人们发现,这些细胞还能够提供另一个层面的保护作用。它们有着的小小的“指头”,叫做微绒毛,能够感知环境,并警告被它们覆盖的器官,有入侵者进入,需要产生免疫反应了。
研究人员认为,饮用小苏打水能够告诉脾脏(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功能类似于一个大型的血液过滤器,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很多白细胞存储在这里)不要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O'Connor说:“我们认为,小苏打水能够影响脾脏,而具体的机制就是通过间皮细胞。”
在化学信使乙酰胆碱的帮助下,这种对话似乎能够带来对抗炎症的希望。
研究人员发现,在饮用小苏打水两周之后,在脾脏、血液和肾脏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促炎M1细胞转变成了减轻炎症的M2细胞。巨噬细胞能够清理身体中的垃圾,比如受损或死亡细胞产生的残骸,巨噬细胞是最早唤醒免疫反应的细胞。
对于实验动物来说,面临的问题是高血压和慢性肾病,O'Connor的实验室想到用小苏打水来解决这个问题。
肾脏的众多功能之一是平衡体内重要的化合物,比如酸、钾和钠。患肾病时,肾功能受损,引起的问题之一就是血液中的酸过多,导致的严重结果包括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风险升高。
O'Connor说:“这基本会使整个身体系统崩溃。临床试验表明,每天服用一剂小苏打水不但能够减轻酸性,还能够减缓病的进程,现在小苏打水已经是患者可选的一种治疗方法了。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小苏打水是如何减缓肾病的进程呢?”
在受测对象服用了小苏打水这种常见物质之后,肾脏中的M1细胞减少而M2细胞增加了,此时就出现了抗炎作用。当他们观察没有肾脏损伤的大鼠时,也发现了相同的反应。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招募健康的医学生饮用一瓶小苏打水,之后他们也发现了类似的反应。
O'Connor说:“从促炎到抗炎的转变到处都在发生,我们在肾脏、脾脏和周边血液中都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他说,这种转变发生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一些促炎细胞转化为抗炎细胞,以及实际产生更多的抗炎巨噬细胞。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其他免疫细胞类型的转变,比如更多的调节性T细胞,它们通常会抑制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这种抗炎转变在人体中保持了至少4个小时,而在大鼠体内则能够保持3天。
这种转变与间皮细胞相关,间皮细胞与脾脏之间的对话则是在乙酰胆碱的帮助下完成的。关于间皮细胞的部分新信息是,它们类似神经元,但并不是神经元。
O'Connor说:“我们认为,调节这种抗炎反应的类胆碱(乙酰胆碱)信号并非直接来自于支配脾脏的迷走神经,而是来自于形成这些连接的间皮细胞。事实上,如果我们切断迷走神经,间皮细胞这种类似神经元的行为并不会受不到影响。迷走神经是一种大型的脑神经,它从大脑开始,一直延伸到心脏、肺部、肠道,能够控制心跳和食物消化等。”
这种作用似乎更像是在局部发生的,因为仅通过脾脏就能够产生作用。
当他们移除甚至仅移动脾脏时,就会破坏脆弱的间皮连接,抗炎作用就消失了。事实上,当他们轻微移动脾脏(在手术中很可能发生)时,在之前平滑地覆盖在脾脏上的间皮细胞就变得凹凸不平了,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O'Connor说:“我们认为这可以帮助解释类胆碱的(乙酰胆碱)抗炎作用反应,人们已经对这种反应研究很长时间了。”
其他的一些机构目前正在进行电刺激迷走神经来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反应的研究,类似于治疗癫痫的迷走神经刺激法。虽然目前没有已知的关于迷走神经和脾脏之间的直接联系(O'Connor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这种联系),但是根据Feinstein医学研究所在2016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减弱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疾病严重程度。
O'Connor希望饮用小苏打水对人体自体免疫疾病患者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他说:“我们并没有打开或者关闭什么,我们只是通过抗炎刺激来抑制有害的炎症。这很可能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炎症疾病的方法。”
在饮用小苏打水的时候,脾脏也随着小苏打的消耗而变大。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它产生的抗炎刺激。感染会使脾脏体积增大,而医生常常通过判断脾脏大小来确定感染。
除了神经元之外,其他的细胞也会利用化学信使乙酰胆碱。小苏打也会与酸性物质相互作用,比如酪乳中的酸性成分和蛋糕中的可可,它还能帮助烘焙食物在高温烤箱中膨胀。它还可以提升水池中的PH值。作为抗酸剂,它还可以用于清洁牙齿和浴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