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孙教授以严谨的科学的观点,阐述大约1/4的人类癌症存在副炎症,根据阿司匹林对这类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作者提出阿司匹林可作为治疗存在副炎症癌症的有效药物。从阿司匹林联想到氢气、富氢水,是不是也是具有抗副验证,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科研设想。如果能够证实,氢气治疗某些癌症就能成为现实。原文标题《氢气能抗炎,能不能抗副炎?》,原文如下: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成功将水杨酸乙酰化合成为乙酰水杨酸,保持了水杨酸的药效但副作用大大减小,从而制造出一味百年神药阿司匹林。长期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有作用,但对这种作用的内在基础并不了解。最近关于副炎症的研究,给阿司匹林抗癌作用提供了解释。
炎症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之一,大约20%的癌症是因为慢性炎症引起。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恶变等不同阶段可以发挥作用。利用肠道细胞特异性CKIα基因敲除小鼠,动物肠道上皮细胞会发生β-catenin和Wnt激活、DNA损伤激活p53反应和轻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能用mRNA和蛋白分析进行研究,考虑到这是一种低水平炎症反应,借用Medzhitov R2008年最早提出的副炎症概念。副炎症在衰老和肥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典型炎症不同,这种炎症往往不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而是因为细胞自身损伤,本身是维持内稳态的重要机制。但在某些癌症基因突变的同时,这种炎症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大约25.9 %的人类癌症,尤其是消化道、肺、膀胱、头颈部肿瘤存在副炎症。这种炎症和P53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提示p53突变可促进这类肿瘤的发生。考虑到副炎症能被非甾体药物治疗,那么阿司匹林对这类癌症有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副炎症(parainflammation)”的概念,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副炎症是para和inflammation两个词根组成,副炎症是2008年才出现的一个专业词汇,5年前一些研究老年黄斑变性病理学的学者,发现在视网膜中存在一种低水平的氧化应激和低水平的炎症反应,后来有学者在某些癌症组织也发现类似的表现,但是这些研究认为,这种低水平炎症是正常组织的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反应能激活组织抗炎症抗氧化反应,是细胞内稳态的一种调节方式。个人认为这个词不如译为非经典炎症。
研究发现,许多人类和小鼠肿瘤细胞中的存在这种低水平炎症。研究论文7月8日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上。研究由计算健康科学研究所主任Atul Butte博士领导,包括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教授和Yinon Ben-Neriah—一位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医学院Lautenberg中心的免疫和肿瘤学教授。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那些服用阿斯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不容易患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许多其它恶性肿瘤。多数阿司匹林能预防的癌症,通常并没有发现明显炎症反应,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Aran等推测,应该存在一种低水平的炎症,这种炎症和基因突变共同作用促进癌症的发生,但是因为炎症水平比较低,常用检测方法无法识别。Ben-Neriah等在小鼠组织中诱导出一种低级别炎症副炎症。这种炎症是癌细胞等非免疫细胞激活免疫特征性基因表达,和抑癌基因p53相互作用下,能避免细胞分裂,促进细胞衰老。如果p53基因发生突变,这种低水平炎症反应就能使细胞发生癌变。P53类似刹车分子,可避免低水平炎症诱发癌症。对多种人类癌症样本的分析发现,这种低水平炎症在多种癌症组织中普遍存在。
2008年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家Ruslan Medzhitov博士最早使用副炎症的概念,描述理论上存在的一类低水平炎症,他认为这是副炎症在癌症发生领域的最新扩展。为了进一步分析副炎症和人类癌症的关系,研究人员从NIH癌症基因组库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18种癌症6523例肿瘤存在典型的副炎症。其中胰腺癌和膀胱癌比例最高,但肾癌没有这种表现。p53基因突变水平越高,这种炎症表现越明显。这种低度炎症和患者死亡率有关。研究发现,用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小鼠肠道肿瘤及口腔、胰腺和直肠来源的癌细胞中副炎症。提示阿司匹林对这些癌症有很好治疗作用。
本研究发现,大约1/4的人类癌症存在副炎症,根据阿司匹林对这类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作者提出阿司匹林可作为治疗存在副炎症癌症的有效药物。副炎症的研究最早来自视网膜黄斑变性,和低水平氧化应激关系密切,虽然不能简单推测氢气对这种炎症也具有作用。但从过去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看,氢气对这种低水平炎症反应也有可能具有治疗作用,如果能证明氢气对副炎症的治疗作用,将可对氢气治疗某些癌症提供了一种分子水平的解释。
当然关于氢气对副炎症的研究目前并没有证据,我们只是从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推测存在这种可能,因此不要过度解读。这个设想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价值,还不能作为目前使用氢气治疗肿瘤的依据。不过能证明氢气对副炎症具有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释氢气的许多医学作用提供新的视角。 |